Clinical Study on Treatment of Exogenous Infection Caused Fever by Infantile Abating Paste
吳宏圖 江蘇省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科223002
WU Hongtu.Department of Pediatrics,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Huaian City,Jiangsu Province 223002
【摘要】
目的:探討穴位外敷療法對小兒外感發熱的退熱作用。
方法:192例患兒隨機分成小兒退熱貼治療觀察組(122例)和布洛芬混懸液治療對照組(70例),并觀察其療效。
結果:觀察組退熱總有效率為90.16% 對照組為71.43%,兩組差異有顯著性(P<0.01),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結論:小兒退熱貼治療小兒發熱療效顯著。
關鍵詞 小兒退熱貼外感發熱布洛芬混懸液 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725.1,R24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85(2009)11—1303—02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infantile abating paste(IAP)in abating infantile fever.
Methods:192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122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AP ,and the 70 cases in contras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buprofen mix-suspension.The efect in abating fever was observed.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90.16% ,that in the contrast group was 71.43%.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the two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P<0.01).But a better effect in abating fever was shown in observation group.
Conclusion:The treatment effect of IAP is remarkable in abating fever.
KEY WORDS Infantile abating paste,Exogenous infection caused fever,Ibuprofen mix-suspension,Clinical therapeutical effect
筆者采用珠海高分子新材料公司研制的醫用貼,于2007年11月一2008年12月應用穴位貼敷法對192例中醫辨證為風熱外感之發熱患兒進行了臨床研究,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門診及住院患兒共192例,其中男102例,女90例,年齡最小的6個月,最大的15歲。將192例患兒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122例,男70例,女52例,年齡(7.6±7)歲,對照組70例,男39例,女31例,年齡(7.0±6.5)歲。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治療療程上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差異。
1.2 診斷標準及納入病例標準 中醫診斷標準按照衛生部制定的《中藥新藥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中藥新藥治療小兒外感發熱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有關標準執行,西醫診斷標準參照《實用兒科學》。所有病例的選擇均符合上述標準,并除外重度營養不良,結締組織病及其他(如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全身疾病者。未堅持用藥,中途換藥或加藥,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者除外。
1.3 治療方法 觀察組用小兒退熱貼(注冊號粵珠食藥監械[準]字2006第1640018號),主要由防黏層、凝膠層、背襯層等部分組成,其中有良好能量轉換功能的親水性高分子凝膠層為主體具有冷敷理療、吸熱散熱和一定的鎮痛作用,同時藥物經皮滲透人血作用于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降溫。使用時將透明聚酯膜揭去,將凝膠面直接貼敷于印堂、曲池或大椎穴。每8h更換1貼,每天l~3次。對照組予口服布洛芬混懸液(主要成分:布洛芬20mg,輔料為甘油,檸檬酸,甜蜜素,橘子香精,色素胭脂紅等)。用法:1~3歲每次3ml,4~6歲每次5ml,7~9歲每次8ml,l0~14歲每次10ml,持續發熱每6h一次,均48h為1個療程。
2 治療結果
2.1 療效標準 顯效:體溫于48h內退至正常且不再回升;有效:體溫于48h內降1~1.5℃;無效:體溫于48h內未降
2.2 結果 資料采用x2檢驗。
2.2.1 兩組總療效及各種病種癥狀療效比較,見表l、表2。
2.2.2 兩組各時間段退熱幅度的比較,見表3。結果表明、兩組患兒在給藥后lh開始發揮退熱作用,退熱幅度兩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2h退熱幅度對照組優于觀察組(P<0.01),6h后退熱幅度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1)。
3 討論
3.1 小兒外感發熱臨床特征 外感發熱主要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感冒可發生于任何年齡的小兒,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主要與小兒上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點有關。小于6歲者感冒發病占該年齡組疾病的一半以上,因此,外感發熱是小兒最常見的臨床癥狀之一。小兒外感發熱多為高熱,易導致驚厥、脫水、電解質紊亂而致病情加重,如得不到有效治療易繼發肺炎腦炎、腎炎等疾病。小兒用藥困難,常影響外感發熱的治療效果。
3.2 小兒退熱貼組方功用及退熱原理 小兒退熱貼主要藥物配方:薄荷,冰片等,薄荷辛涼解表,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冰片清熱止痛,開竅醒腦,利咽消腫。選用印堂、大椎、曲池等清熱要穴可通腑泄熱,同時采用現代生物膜促滲透使藥物經皮吸收入血液循環,作用于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使調定點下移,產熱減少,散熱增加。傳統的口服和注射給藥退熱,存在首過效應,半衰期短,不良反應大。該療法簡便,快捷,安全可靠,無痛苦,應用于臨床收到較好的療效深受患兒及家長的歡迎,值得在兒科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貝0(第一輯)[R].1993.224.
2 吳瑞萍,胡亞美,江載芳,等.實用兒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264.
3 李亞芳,等.透皮吸收制劑研究進展[J].中國藥學雜志,1997,32(1):3.
4 戴偉禮,等.薄荷冰片透皮作用[J].中成藥,1983,15(3):7.
5 Afred Goodman G,Goodman and Gli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M].New Yorks:Macmillan Publishing Co, 1990.683.